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工作室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超85万海内外人才集聚于此,他们为什么选择滨城?

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津云  2022/10/11


  津云新闻讯记者从滨海新区获悉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创新立区战略,打出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组合拳”。目前,集聚海内外人才总数超85万人,引育领军人才1171人,成为各类优秀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新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汇四海栋梁而任之,用政策“引才”、以产业“聚才”、靠真情“留才”,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滨城、圆梦新区。

  用政策“引才”

  十年来,滨海新区围绕激发活力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人才发展的政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区、东疆综合保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5个开发区结合主导产业制定了相应的产业人才政策、人才引育政策。新区、开发区两级资源集成,50余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让企业在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都“唱主角”“担主责”,依托“政策洼地”构建“人才高地”,使人才引得来、育得出、用得好、留得住。

  常子嵩是天津欧德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他,一直想要回国发展。“新区政策引才力度非常大,我刚来时创业型领军人才就可以获得150万元的创业资金,而且还有多项配套政策支持,于是我就在滨海新区开启了创业之旅。几年来公司快速发展的成绩,让我无比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企业从创立至今的每一步发展中,新区人才办等相关部门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常子嵩表示,2021年,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成果转化迎来大突破,3个病原体核酸检测类、2个肿瘤检测类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还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近30项。2022年初,公司获得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常子嵩的例子正是滨海新区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政策引才的一个缩影。滨海新区全面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3年来已惠及企业近6000家次,兑现超2.7亿元。创新券发行后年均净增国家级高企431家,增长3.3倍,创新创业活跃度明显提升。2022年,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券增量扩面,全面升级,支持项目由此前的2项扩大至13项,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和人才创业团队的创新投入成本。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滨海新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区坚持全球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升级:2017年在天津市率先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出台“鲲鹏计划”,推出25条人才新政,配套出台34项实施细则,建立起“1+N”人才政策框架体系;202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最大限度放权赋能,充分赋予5个开发区人才引育自主权,全面下放区级人才审批事项,4项市级授权事项联合评审,8项国家及市级项目“见章盖章、见件送件”,形成国家、市级及区级项目快速审核机制;2022年出炉《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优化人才梯次引育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加快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充分向创新型用人主体授权,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金凤凰”展翅翱翔的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以产业“聚才”

  “目前各地吸引人才的竞争依然激烈,人才在决定要不要去一个地方时,不会只考量单一的要素,而是越来越多地考量大的系统生态。”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留住人才最关键的因素是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好了自然会形成人才集聚地。

  以产业为依托,搭平台聚才。十年来,滨海新区瞄准自主创新重点和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重大创新平台载体的强磁吸附作用,着力吸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人才项目来新区发展,让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

  目前新区培育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575家,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22家、科技型上市企业29家。泰达国际创业中心等6个留创园蓬勃发展,“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方声谷”等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人才在这里有尽展其才的舞台,将成就无限可能。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挂牌以来,通过实行动态薪酬、灵活用人、成果转化激励等方式,已累计引进20余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包括4名院士、11名国家杰青、5名国家优青。

  同时滨海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以产业(人才)联盟为载体,构建“政府搭台、人才主角、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突出联盟“联”与“融”的作用,精准衔接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五链”,推动政产学研金用服“七要素”高效联动,促进产才高度融合、产教有机结合、校企精准合作,进一步固盟、扩盟、同盟、优盟、强盟,联盟成为协同创新聚能环、产业发展加速器、人才集聚强磁场、产教融合承载体。

  2020年7月3日,滨海新区成立第一个产业(人才)联盟——信创联盟,而后相继成立海洋装备、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租赁等18个产业(人才)联盟,共集聚1807家成员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151家、世界500强企业89家;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促成产业链合作项目近3000个,涉及资金额超1500亿元;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引育符合重点产业链需求的产业研发人才2.3万余人。

  靠真情“留才”

  让人才爱上滨城,在这里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始终是滨海新区人才工作的追求。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在归属感上做增量、在后顾之忧上做减量,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持续创造宜居宜业、发展无忧的环境,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最优环境。

  权限下放给用人主体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目前已支持超过2000家创新主体自主认定人才9万余人

  用活人才激励机制,让“种麦子的人有好面吃”努力使科研人才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行“5个10%”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科技成果产生的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螺旋式循环,先后吸引特聘院士3名、国务院特贴专家5名以及若干博士、博士后加入企业

  为人才提供“专家+管家”服务,制定出台“滨城人才服务证制度”,提供十大类成长乐业支持和宜居乐游服务,人才获得感、体验感、归属感明显提升......

  “这张卡片实在太方便了,到滨海科技馆可以免门票,前不久有同事买房用它省了8万多元。这张卡片真是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新区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心!”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丽君兴奋地说目前,“滨城人才服务证”涵盖的服务已超过90项,大到买房买车,小到购买家电,甚至购买一瓶矿泉水,“一证在手,服务全有”

  滨海新区对人才的礼遇无处不在、无所不至,让人才扎根滨海新区,心无旁骛施展大作为、释放大能量。展望未来,作为天津市打造“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战略支点中的核心支撑,滨海新区将紧抓最关键的“人才链”,充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才融合创新生态,提升人才供给能级、产业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通讯员 李兴

全链提级!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迈入“钻石十年”
第九届“美丽津城·魅力滨城”网络微小说大赛开始征稿
持续更新丨乌克兰全境响起防空警报
超85万海内外人才集聚于此,他们为什么选择滨城?
我国中东部今日起开启升温模式 雨雪稀少天气干燥
南疆边检站:无人机“空中巡查”织密口岸防护网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关于十一届市委第十轮第二批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岳阳道小学学生走进乡村开展公益服务
今天,他们重返课堂!校园里热闹起来了
【津云镜头】国庆假日里这些亮丽的“警色”!
【津云镜头】西青区头茬沙窝萝卜丰收啦!
 
电力“高空舞者” 奏响奋进旋律
非凡十年:东疆融资租赁从“破冰”到“领跑”
享美食坐新船 打卡海河夜景风光
金秋七里海 芦苇荡漾飞鸟翔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177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