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提到“市集”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小玩意,可能是当下流行的某种小吃饮品,又或是文创工艺品的聚集地……总之,一切似乎都与“玩”有关。在天津,有这样一个宝藏市集,逛它的快乐不仅来源于“有趣”,更来源于“实用”,它的名字叫西翼市集。

这个市集主打“实用”
西翼市集,名字取自天开园“一核两翼”西翼拓展区中的“西翼”二字。与一般开在景区、购物中心里的市集不同,西翼市集将场地设在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天开高教科科创园西青园(后文简称天开西青园)里,并且将园区内学生的毕设作品、企业的优质工作机会摆上了摊位。
“西翼市集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在四月举办了两场活动,一个是‘筑梦精武 共创未来’的招聘活动,是我们系列活动中的人才专场。还有一个是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的2023届毕业展,属于我们的展示专场。两个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比如在之前这个毕业展上,不仅有多名学生当场与企业签约,高校也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天开西青园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宋德帅表示,“西翼市集后续的活动,现在也正在积极地筹划中。下一期,我们计划以天开西青园科技成果为主题,举办活动。在吸引高校师生、企业家、科研团队、市民到访的同时,通过实行趣味性集市游览规则,提升参与者的互动交流,真正打造融业界交流、品牌推广、产品交易于一体的自由市集。”
在近日举办的“智汇西青 天开展翼”的媒体见面会上,天开西青园也提出了两个主导产业方向。一是,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方向;二是,生物医药和生物健康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下一期的西翼市集活动,也将开设相应的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车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等七大板块,为有需求的高校师生、科研团队、企业家等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助力园内产业生态发展。
西青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天开西青园工作专班负责人梁红升表示,“之所以提出市集这个概念,是希望天开西青园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如市集一样自在、轻松的供需对接空间、对接平台。”

“最后一公里”与“第一公里”
“有不少高校师生在西青区上了很多年课,可能所了解的西青,就仅限于学校的周围,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西翼市集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可以走进西青、走进大学科技园、走进天开西青园,去深入地了解这片区域。”梁红升透露,“除此之外,我们正在筹划西翼学游的活动,围绕包括天开西青园在内的西青五条特色产业链,策划设计了多条经典路线。下一步我们将邀请高校的学生们、老师们来西青看一看。只有了解了,熟悉了,对这片区域产生了感情,这些人才未来才有更大的可能选择留在西青安家、留在西青就业。”
“拆掉高校师生心里看不见的围墙”可以说西翼市集、西翼学游相关活动的策划与筹办,如桥梁一样,为在津高校的毕业生打通了毕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打好了步入社会的第一公里。

从“西翼”品牌开始了解天开西青园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项活动,“西翼”作为天开西青园的系列品牌活动,还包含了由高校领导、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参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西翼论坛;由多家政务服务部门、金融服务机构、银行参与,进行政策宣讲、科技金融服务的西翼大讲堂;以及由高校教师、技术专家、企业家参与,主打学术性、技术性交流,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西翼沙龙。“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年年有亮点。”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西翼”活动的助力下完成转化,助力企业发展;让更多的人才因为“西翼”活动了解天开西青园,爱上天津,决定在这里安家、就业、寻梦未来;让主导产业通过“西翼”活动愈发完善,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引擎……打造真正适合人才、企业、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助力西青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区域发展新增长极,“西翼”正在成为天开西青园一张亮眼的名片。(津云新闻记者 郭维)